工作动态
博周刊采访报道我市青年志愿者
让星火,成就燎原之势
——写在第12个“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”
一时间,全市的青年志愿者们都积极行动起来,捐资捐物、亲力亲为,为爱心行动的顺利开展贡献力量。
回首青年志愿者们的前进历程,在奉献与进步的主旋律下,从无到有,由弱到强,这是怎样一条艰辛却值得骄傲的道路?
如今,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青年志愿者的积极性和自主性,给予他们最大的发挥空间,促进社会和谐发展,是政府,是社会,更是我们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。
成长:星星之火,成燎原之势
我市的青年志愿者团队,从无到有,从多个小团体“单兵作战”,壮大成为一个整体,如今更是创造了一种有效的社会化动员机制和方式。志愿服务也从最初的无人知晓,到现在成为一种新的、被当代青年人所喜爱和接受的精神时尚,这当中有着怎样曲折的过程?
“蜗行”——草根英雄“有力无处使”
眉山市的青年志愿者活动,最早可以追溯到建市初期。那时,来自城市许多学校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的青年团体,偶尔也会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志愿活动,例如帮扶弱势群体、义务劳动等。然而,青年志愿者团体的发展和管理,却举步维艰,进度极其缓慢。“元老”级志愿者柴东强对此颇有感触。
有一次,为了帮助市民减少出行困难,有私家车的志愿者自发组织了一个“义务载送活动”,即“顺路搭送在路边等车的市民。”可是,他们的举动却受到了质疑。“大多数人会用怀疑的眼光看我们,或者不说一句话扭头就走,或者直接就说我们‘啥子志愿者,骗子还差不多’”。作为参与人之一的柴东强,觉得“心里很受伤”。
2008年“5.12”地震后不久,柴东强和几个朋友一道,曾先后多次前往受灾最重的青川、汉旺、都江堰等地,运送他们自发筹集的物资。然而,令他们感到沮丧的是,由于没有正式、统一的组织能够证明他们的身份,他们的爱心行动进行得并不顺利。
那一刻,柴东强脑子里只反复想着两件事——“一是如果能够先跟政府好好沟通,二是如果有个诚实可信的组织做依托!”
用柴东强的话说,在组织管理滞后的那些年,志愿者活动就是“无组织无纪律”,“像是被蒙了眼睛的狮子,只知道胡乱闯!”
据不完全统计,专门工作力量薄弱、服务活动项目单一、工作机制尚未健全等问题,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志愿服务的深化,在2009年以前,全市仅有500余名志愿者,大多都单兵作战。同时,大部分志愿活动只由少数志愿者自发组织,自己联系,自主负担一切费用,志愿活动的社会公信度也并不高。
转变——从“单兵作战”到服务网络
2008年“5.12”地震之后的援助经历,给柴东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,然而,恰逢此时,以救灾为契机,我市志愿服务工作也迈出了划时代的一步。
当时,由于救灾需要,由团市委牵头,我市紧急招募成立起应急与无偿献血两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。2010年3月,团市委又发出《关于加快推进全市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意见》,正式展开对青年志愿者队伍的组织管理建设。
有了团市委的指导与支持,不到一年的时间里,青年志愿者团队从人员的招募,到基础体制的构建,逐一规范和完善,志愿服务的社会公信度也大大提升。
眉山志愿服务的星星之火,逐渐汇成了燎原之势。
东坡区青年志愿服务站站长李俊英,从工作岗位退休之后,她全身心放在志愿服务工作中。短短半年时间,李俊英接待了无数自愿要求加入志愿者行列的市民。最令她感动的是,每每开展志愿者活动,都能得到很多市民的支持与称赞,李俊英觉得,这说明“志愿者的形象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了!”
2010年12月5日,眉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。而据统计,到2010年末,我市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4万人,其中骨干成员5000人。建立志愿者服务站15个,服务基地28个,先后成立应急、反扒、医疗卫生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等共56支专业服务队。
全市累计开展大规模有影响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26次,包括“8.19”抗洪抢险、“市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”、“东坡泡菜节”等,同时,依托各服务基地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数百次,受益群众20余万人次。
一个机构健全、层次分明、覆盖面广的志愿服务网络体系初步形成。
奉献:服务让更多的人受益
志愿服务团队的体制基本建立起来,服务领域越来越广,受惠对象也越来越多。正在发展过程中的青年志愿者团体立足于社会现实,在调整社会关系,改善生活方式,弥补政府和市场缺位的发展方向中,有效发挥着自己的作用。
专项服务排忧解难
服务领域不断扩大,青年志愿者在农村扶贫开发、城市社区建设、环境保护、大型活动、抢险救灾、社会公益等领域也组建了专业化团队,形成了一批重点服务项目。
2009年,为协助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展开,青年志愿者开展城乡综合治理志愿服务,以“城乡环境共清洁,革除陋习我行动”为主题,文明劝导为核心,组建了城市美容师、交通劝导、卫生劝导、文明经营劝导四类志愿者队伍300余人。
每到周末,志愿服务队队员们便轮流上街、进社区,开展清除“牛皮癣”和文明劝导服务行动。长期的活动坚持下来,市民从开始的抵触、不理解,到后来,主动地支持与配合队员们的工作。
2010年上半年,眉山城区扒手猖獗,给市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威胁。5月,反扒青年志愿队应需而生。利用业余时间,志愿队队员们在人流量大的街道、商场和公交车上开展多次反扒活动,在震慑小偷的同时,更伸张了社会正义。
在2010年我市的 “7.25”和“8.19”特大洪灾中, 98支志愿服务队3000余人奔赴一线,投入志愿服务工作,应急志愿服务队更冒着生命危险,多次奔忙在救助的第一线。
此外,还有医疗卫生服务队、关爱弱势群体服务队、低碳环保志愿服务队……无数的专业队伍成长起来,在各个领域展开了有针对性的志愿活动。
特别的关爱给孩子
频繁、自主地开展志愿活动,成为青年志愿者团队服务的主要内容。而在另一方面,青年志愿者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也在加快前进脚步,融入志愿活动发展大流。
2010年5月,团中央启动实施“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”,号召广大青年志愿者按照“青年志愿者小组(或团队)+农民工子女+接力”的项目实施模式,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志愿服务,在城乡广泛开展学业辅导、亲情陪伴、感受城市、自护教育、爱心捐助等内容志愿服务。
由此,由团市委召集,一系列长期性的志愿活动陆续展开。
“活动真好玩,交了好多朋友”。来自东坡小学二年级的留守儿童小坤在“破冰”游戏结束后兴奋地说。在随后的“水到渠成”、“搭帐篷”等系列团队活动中,轻松愉快的模式,让平时内向、腼腆的孩子们充分展示了自己乐观、自信的一面。
这是2010年12月的一天,志愿者们在一场针对留守儿童展开的关爱活动中的场景。
8支志愿服务支教队成立起来,7所留守学生暑期“快乐学校”迅速组建,无数个留守学生之家开始运作。每到周末和节假日,都会有志愿者们前往留守孩子服务地点,开展各类不同的志愿活动。
制约:团队发展中的掣肘
体系日渐健全,社会公信度逐日提升,但是,青年志愿者团队和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也难免存在一些掣肘。
“沉睡”需要唤醒
相关数据表明,全市4万名注册志愿者中,除部分积极地投入志愿活动之外,大部分还处在“沉睡”当中。
在我市某私企工作的志愿者夏蕾(化名),自从去年8月和朋友参加了一次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之后,由于工作繁忙,或者身边一些琐碎的事耽误,便一直没有再参加志愿活动。夏蕾说,自己并不是不想参加活动,只是“似乎总有各种各样主、客观因素的限制,让自己难以参加。”
而另一名志愿者汪先生,去年初便在网上注册志愿者,却由于没有找到适当途径和志愿服务站取得联系,天长日久,也就放弃了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想法。
如何发动这批“沉睡”中的志愿者的积极性,如何保持正在参与者的激情?东坡区志愿者服务站站长李俊英认为,目前志愿者急需一些先进的志愿服务理念来进行引导,有效的激励机制也缺乏。
“志愿服务活动需要有时间、有爱心、有持久耐心的人士参加,志愿服务不是只需要一腔热情,更需要团队精神,还要对将会面临的困难做好心理准备!”李俊英说,“一套健全的志愿者保障、激励机制,更能增进他们对志愿服务的归属感。”
缺乏足够资金
经费短缺对整个青年志愿团体发展起着不可小觑的制约作用。建立志愿服务站,需要经费;对于专业志愿服务队,需要进行专项技术培训;对于应急、反扒等操作性较强的志愿服务队,需要购买专业设备;对于帮助弱势群体等志愿活动,需要物资……一个健全机制的启动和长期运行,离不开资金的支撑。
2010年初,团市委向上争取到“5.12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志愿者队伍建设项目资金56万元,眉山市政府也拨出一部分活动资金,加上部分爱心人士的捐献,全部用于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中。
2010年10月,某保险公司免费向我市反扒志愿者提供了价值198万元的一年保单。对于这些权益暂时得到保障的志愿者来说,一年之后,保费又是否应该由他们自己承担?
团市委副书记田波简单讲述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对此的初步构思,即:走专业化路子,加大对志愿者的专业培训,用专业化、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项目吸引公益资源的投入;树立服务需求理念,制定适用于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有偿服务标准;走向市场化,与国内外各慈善公益基金会组织联系,争取资金、项目、人才等方面支持。
田波也表示,这仅仅是建立在所有构思实现的基础上,若资金短缺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,这将长期成为青年志愿团体发展的“瓶颈”。
权益亟待保护
在志愿服务理念与资金问题之外,志愿者权益保障的缺失也是当前尚未完全得到解决的问题。
“有时候带志愿者出去活动,车费、饭钱都是由他们自己垫钱,活动资金不足,也会由他们凑,虽然对志愿者来说,他们认为奉献就不应该提要求,但从另一个方面,也折射出志愿者权益保障的缺失”,东坡区弱势群体救助队队长葛秀蓉说。
在另一方面,应急与反扒志愿服务队同样面临严峻的现实。在去年我市发生的“8.19”洪灾中,应急志愿服务队前往东坡区万胜镇发起“万胜桥保卫战”。
十余名应急志愿队员冒着生命危险,下桥清除堵塞桥洞的杂物垃圾。柴东强和儿子柴勇吉都参与了活动。“当时儿子在桥下清理,虽然明白志愿者的责任,但心里还是会想,‘如果儿子掉下去了怎么办’”,柴东强说。
团市委副书记田波在这个问题上也有不少忧虑,“志愿者在开展活动时都会带有许多不确定因素,如果出现一些磕磕绊绊,由谁来负担责任,或者发生意外事件,又该怎样来为志愿者提供经济补偿?”
[后记]
3月4日,记者从团市委得到消息,无数爱心人士正在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。除了政府划拨的部分资金,各种社会力量捐资捐物,并亲身参与。
无论是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,还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、关爱特殊青少年、社区服务等志愿服务行动,前期筹备工作都进展顺利。
田波可喜地表示,“资金方面我们会积极和有关方面进行协调,今年各种社会力量已经陆续在发动起来。从3月开始,我市志愿服务工作将进入一个新高潮!”
尽管制约依然存在,尽管保障还并不完善,但通过政府的不懈努力,通过志愿者们的奉献精神,我们有理由相信,只要社会、政府、你、我、他团结一心,困难总会得到克服,青年志愿活动,也必然迈向新的台阶!
【记者观察】8个字的和谐
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,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,志愿者所能起到的作用无可限量。政府的力量难以全部包揽社会公益事务,通过志愿者的志愿活动,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,对社会人力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优化;另一方面,志愿者的互助精神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商品经济大潮下广泛存在的“利益第一”的精神冷漠。
然而,对于这8个字,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却不易,这注定是一条漫长且艰难的道路。在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同时,势必需要更多人的协助,让志愿服务得以顺利、持久地进行下去。
“一根筷子易折断,十根筷子难折弯”。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力量同样适用于对这句话的诠释。青年志愿者团体需要一个健全、有力的机制做支撑,志愿服务活动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运作,青年志愿者需要爱心、时间,以及持久的耐心投入活动。“三根筷子”同等重要,缺一不可。
志愿活动,和谐社会,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!